医馆概况 MORE +

佰脉通

佰脉通名医

  • 张帆中医学硕士

    中医学硕士 先后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师从于河南中医药大学臧云彩老师,研究生导师···【详情】

  • 李晓梅儿推科主任

    从事小儿推拿多年,注重中医理论与小儿推拿实践结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多年来专注于儿童常见病的绿色···【详情】

  • 薛云鹏中医执业医师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曾到河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科进修。熟练掌握针灸,超微针刀,埋线等技术。主要擅长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骨性关节炎,急性腰扭伤,踝关节扭伤,面神经麻痹,痛经,月经不调等疾病的诊治。

    【详情】

  • 王申路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专业师承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河南省名中医王心东教授师从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男科名家王旭昀教授擅长治疗:顽固性失眠,银屑病,男科,内科疑难杂症主治范围:情志疾病:顽固型失眠、焦虑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官能症等;皮肤疾病: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荨麻疹、

    【详情】

  • 周霞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中西结合主治医师擅治:妇科病、儿科病、心脑血管病、消化和呼吸系统病等。主治范围:儿科病:消化不良、腺样体肥大、咳嗽、过敏性鼻炎等。妇科病:月经量少、痛经、带下病、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更年期综合征等。心脑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后遗症、梅尼尔、失眠、眩晕等。消化和呼吸系统病:便秘、腹泻

    【详情】

  • 罗菊新师承国医大师唐祖宣,中医儿科名家黄牲,青年名医李正亮等。河南省中医发展促进委员会理事擅治:儿科病,脾胃病,哮喘病及内科疑难杂症主治范围:儿科疾病:小儿感冒,咳嗽,发热,积食,腹胀,腹痛,肠系膜淋巴结炎,便秘,腹泻,过敏性鼻炎,肺炎,心肌炎,腺样体肥大,发育迟缓,多动症,自闭症等。内科杂症:糖尿病,高血

    【详情】

  • 陈莉康复理疗师

    健康管理师 心理咨询师 康复理疗师 毕业于郑州大学 擅长治疗:骨盆修复 产后腹直肌 臀疗 私密养护···【详情】

  • 李稳主治医师

    主治医师,中医世家,师承河南省中医学院教授崔公应珉,得于妇科名家陈淑玲,经方大医臧云彩二位老师指导【详情】

  • 崔永喜内科主任

    佰脉通中医馆内科主任 佰脉通中医研究院内科学术带头人 心脑血管病专家 肝胆肠胃病专家 中医美···【详情】

  • 陈燕针灸科主任

    针灸科主任,毕业于云南中医药学校,从事中医针灸工作30余年。 擅长体针,腹针,耳针,经络埋线,八卦···【详情】

  • 当前位置:首页 中医养生

    中医教你到底如何判断自己有湿气,附带调理

    点击次数:232 更新时间:2020-08-16
    ————————————————————————————————————————————————————————————————————————————————————————————————————

    湿气这个词最近几年很流行,胖、长痘痘都会归结为湿气。祛湿这个问题,我们一直也在反反复复的讲。

    原因是,祛湿几乎是一切“进补”行为的前提。

    中医说,湿性黏滞。不仅是指化解它的时间长,同时也讲出了湿气的特性:它很粘稠,会把身体的动能包裹住,不管哪个脏腑在运行时,都会形成阻力。慢慢地,身体就会出现一大堆的问题。

    就好像装修房子一样,你必须先把屋内不需要的东西全部清理出去,才有空间能容纳新的家具。

    古人在照顾身体时有个重要原则,叫做顺应天时。夏天,整个自然环境的特点是:既炎热,又潮湿。因此我们在当下要做的事情,总共有两件:先祛湿,后补阳。

    这一篇,是想帮助大家先了解湿气,知道它产生的原因。

    我的湿气,是从哪里来的?

    可能很多朋友都知道,湿气是身体里的废水,但是不知道废水是怎么来的。如果知道的话,我们就不用一直反反复复的祛湿,从源头下手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我们每天吃进去喝进去身体里的每一口东西,蔬菜、肉类、水果,不论昂贵与否,都有两种可能,变成能量或变成垃圾。代谢得掉就是能量,代谢不掉就是垃圾,或者说废水。

    我们可以先看看水液在身体运行的轨迹:

    食物和水被吃进去后,首先会到脾胃。它像一个中转站,把食物运化之后,将一部分有用的水液→肺部;另一部分废水→大肠,直接排出体外。

    肺接收到脾运化的水湿后,会将湿气→全身,滋养我们的肌肤和皮毛;同时也把一些浊液→肾部。

    肾接收到肺下输来的废水浊液后,在肾阳的推动下最终会变成尿液排出体外。

    中医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上面讲的这三个部位,只要有一个地方比较虚出现了问题,就会产生废水。甚至很多情况,可能3个部位同时都有湿气。

    • 湿在肺部,会反映在头上和脸上:头发冒油,脱发;脸上也会冒油,长痘痘。

    • 湿在脾胃,会导致便秘和腹泻。

    • 湿在肾,会出现一系列妇科疾病。

    这之中,脾胃这个中转站,是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被我们“作”出问题的地方,因此湿气在这也聚集的最多。想想看,你在生活中是不是这样:

    • 不避寒凉,拿水果沙拉当正餐,上火了还偶尔吃个冰淇淋。这些自带凉意的食物进入到胃里之后,会伤到脾阳。

    • 要不然就爱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平时还爱喝酒。这些食物能量太高,超过了身体所需,就会积蓄在体内,化为湿气。

    • 长时间久坐,每天最大的运动,就是走路到地铁站。《黄帝内经》讲,久坐伤肉,会使肌肉变得无力。而脾主肌肉,肌肉无力会反过来累及到脾胃。

    • 心里总是藏一大堆事情,每天胡思乱想,特别焦虑。脾在志为思,如果每天思虑太多,对脾胃也是一种伤害。

    发现没,脾胃其实最爱的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朋友。但由于现在生活习惯的原因,我们很难做到这一点。慢慢地,脾胃在长时间的消耗下,变得越来越弱,湿气也在体内越积越多。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湿气?

    想要知道自己有没有湿气,在网上可以搜索到一堆的表格,让大家对应着症状自行判断。但事实上,对于湿气的判断,我们是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判断的方法也很简单,大家在家里就可以自己对照着检查。

    想要判断自己体内有没有湿气,最简单的办法是观察自己的舌头。中医认为脏腑通过经络与舌头相连,舌头的变化能反映出脏腑的问题。

    舌头主要是看两个部分:一是舌体,二是看舌苔。

    正常人的舌头

    1、无齿痕

    2、舌苔是白色的,薄薄的一层,均匀地铺在舌苔的表面中间部分

    透过舌体的大小和舌苔的薄厚,可以判断我们体内湿气的多少。湿气多了,舌体会胀大起来。但口腔还是原来的大小,舌头就会顶着牙齿,时间长了就会出现齿痕。此外,当舌苔由薄苔向厚腻的方向发展,变得粘腻,也说明体内湿气比较重。

    舌苔的颜色,可以判断体内湿气的类型。如果舌苔偏白,说明体内有寒,是寒湿;如果舌苔偏黄,说明体内有热,是湿热。

    寒湿的舌头

    1、舌边有齿痕

    2、舌苔是白色的,且很厚腻

    湿热的舌头

    1、舌边有齿痕

    2、舌苔是黄色的,且很厚腻

    很多时候,我们对照镜子,会发现自己舌边没有齿痕,但是舌苔也很厚腻,这也是身体有湿气的表现。

    除了观察舌头的变化,我们也可以通过身体上表现的反应来进行判断。

    1、起床后身体疲劳,四肢沉重,感觉一直睡不醒,整个人没有精气神。

    2、容易拉肚子,大便总是不成形。

    3、容易水肿,整个人看起来就像一个“水胖子”。

    4、身上会长湿疹。

    这上面4个选项,只要符合1条,就代表你身体里有湿气。如果能把身体反应+观察舌头结合一起来看,判断的会更加准确。

    调理湿气的原则

    如果你已经感觉到,体内多多少少有了一些湿气,想要清理的话,应该怎么办呢?虽然不同类型的湿气,会有不同的方法来清理。但大体上来说,在祛湿的过程中,都要遵循这4个大原则。

    根源是养脾胃

    如果有一天你回家的时候,发现家里的水龙头没有关紧,屋子里到处都是水。你第一步是先把水龙头关紧,还是先赶紧把屋子里的水清理出去呢?我想很多朋友肯定会先把水龙头关紧,这样才能从源头解决掉水患。

    脾胃就是家里的那个水龙头,我们体内湿气产生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因为脾胃虚弱引起的。单纯的利湿虽然可以帮助我们缓解身体上的不适,但只要脾胃没有养好,湿气很容易卷土重来。

    所以不管你是什么类型的湿气,也不管你体内湿气是多还是少,都需要重视脾胃的养护,从根本上帮助自己解决湿气的问题。

    哪个部位的湿气症状最明显

    可以针对性的具体调理

    在调理脾胃的基础上,针对湿气症状的不同部位,可以搭配药材来进行具体调理。

    若湿气在上焦(肺部),可以使用一些气味清扬的食材来宣发肺气,利用皮肤发汗去除在肌肉皮肤的湿气。

    若湿气在下焦(肾),可以多用一些味道甘淡的食材。中医讲淡能利湿,可以通过小便的方式把湿气排出去。

    不同类型的湿气

    要用不同的思路来解决

    湿气在我们体内是很难单独存在的,它必须要和寒气或者热纠结在一起,也就是说一个人一般来说,不是寒湿就是湿热。不同类型的湿气,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

    很多朋友知道自己体内有湿之后,第一反应就是给自己煮红豆薏米汤喝。事实上,红豆薏米汤虽然好用,却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必须要经过配伍才能用。

    湿性黏滞

    要花时间慢慢来

    古人在祛除湿气的时候,总结了一个经验: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我们身体里的湿不是水,它更像是黏的。这种黏腻的液体里面混合着我们没有被代谢的垃圾,就像河道里的淤泥,必须要一点点疏通,才能把淤泥清理干净。

    所以这个时候是不能着急的,必须要做好长时间的准备。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平时的生活习惯,不要再为自己增加湿气。这样一边祛湿,一边防止它壮大能量,再多一些耐心,这样才能真正清理掉湿气。